翻页   夜间
和熙文学 > 历史选择——长征中的红军领袖 > 第17章
 
他们在一起的这些谈话,被美国作家哈里森?索尔兹伯里幽默地形容为“担架上的‘阴谋’”。的确,不能小看这些谈话。正是这些长长短短的谈话,发挥了神奇的作用,引发了思想认识上的共鸣和飞跃。他们交谈的中心内容是王明“左”倾路线在军事理论和军事指挥方面的严重错误。如这次反“围剿”为什么失败?主要原因是什么?战略战术、军事指挥上有什么经验教训?王稼祥有时非常气愤地批评李德的错误军事指挥,洛甫多次谈论他与博古之间的争论,毛泽东则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,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,分析“左”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的错误和危害,阐述马列主义必须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理。

关于长征路上特殊环境中的这段担架情,王稼祥在延安接受斯诺采访时,是这样回忆的:“要说我在遵义会议上第一个支持毛主席的正确主张是个功绩的话,这首先是毛主席对我教育、启发的结果。长征开始,毛主席有病坐担架,和我同行,每当到宿营地休息时,经常在一起交谈。由于我对毛主席丰富的武装斗争经验和一、二、三次反‘围剿’取得的伟大胜利十分敬佩,所以,我向毛主席坦率地表示了对当前形势的忧虑,认为这样下去不行,应该把博古、李德‘轰’下台。毛主席很赞同我的看法,并针对现实情况,说了中国的革命不能靠外国人,不能照搬别国经验、别国模式,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,必须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理,给了我很大的启示,也使我更加坚定了支持毛主席的决心。”

一路上的随意交谈和充分讨论,也使张闻天同毛泽东之间感情上更加亲近,在思想、观点上同毛泽东逐步一致起来。他开始认识到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失败的原因,主要是在主观方面,是军事领导上的战略战术错误所致。张闻天后来叙述这一段经历时写道:“长征出发后,我同毛泽东、王稼祥两同志住在一起。毛泽东同志开始对我们解释反五次‘围剿’中中央过去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,我很快地接受了他的意见,并且在政治局内开始了反对李德、博古的斗争,一直到遵义会议。”

在毛泽东、王稼祥、洛甫这“三人行”中,论年龄毛泽东最大,论职务洛甫最高,他是3人中唯一的政治局常委兼书记处书记,是“通天”的,按理应以洛甫为“师”。但洛甫信奉“真理在谁手里,就跟谁走”,他这时认为真理在毛泽东手里,所以真诚地跟毛泽东走。王稼祥更是早就认定毛泽东是正确的,对毛泽东十分尊重。所以,在他们3人中,毛泽东实际上是“师”,是灵魂和旗帜。

这样,以毛泽东为核心的“中央队三人集团”便在长征路上形成了。它没有一定的组织形式,只是在反对李德、博古“左”倾路线中的一种政治上的联盟,也不像李德说的是早在中央苏区就存在的一个宗派主义组织。但是这个松散的“中央队三人集团”比中央的最高“三人团”更掌握真理,更有战斗力。

湘江之战后,“中央队三人集团”向中央最高“三人团”发出挑战,打出的旗帜是:讨论失败原因。

这个旗帜由毛泽东率先打出,得到王稼祥和洛甫的响应。

讨论失败原因,戳中了博古和李德的痛处。

湘江之战后博古精神几近崩溃,已经不敢负责,也无力负责了。

李德虽不服气,但也不敢再高昂他那日耳曼人骄傲的头颅。广昌之战对李德的威信是一次打击,放弃中央苏区对李德的威信是一次沉重的动摇,而湘江惨败则使李德的威信扫地殆尽。他再也无法摆“太上皇”的臭架子了。

过了湘江之后,红军的指挥权虽然仍在最高“三人团”手中,但“实际上已由周恩来担当起来”。此时,周恩来的态度举足轻重,他是否赞成“讨论失败”?

周恩来本来就与毛泽东在军事思想上有相通之处,一败再败使他内心苦闷到极点。现在毛泽东提出讨论失败原因,说出了他的心里话。他答应在部队情绪稍微稳定后召集会议,展开讨论。

转变行军方向的三次会议

1943年11月27日,周恩来在延安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言回顾道:“过了湘江后,毛主席提出讨论失败问题,从老山界一直争论到黎平。”“从黎平往西北,……到达遵义,沿途争论。在这个中间,主席说服了中央许多同志。”

沿途争论最为激烈的是通道、黎平、猴场3次会议,这3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序曲。

翻越老山界时,周恩来直接听到毛泽东对最高“三人团”指挥的尖锐意见。以后又陆陆续续直接或间接听到张闻天、王稼祥、朱德、刘伯承、彭德怀、林彪等人的不少意见,这些意见与毛泽东的意见大体一致。向来从善如流、乐于倾听不同意见的周恩来,立即意识到,这些意见代表了全军指战员的想法,不可等闲视之。

在军委纵队向通道县城进军的路上,他听到毛泽东一个更加尖锐而带战略性的意见:反对野战军去会合红二、六军团,应转向贵州进军。张闻天和王稼祥也附和毛泽东的建议,要求在通道开会加以研究。周恩来虽然是一个谦逊宽容的人,但同时有很强的组织纪律观念。他认为,野战军转移到湘、黔、川之交的红二、六军团那里,是原定计划,如果要改变非同小可,必须经过中革军委研究。他与博古商量,决定在红军占领通道后,开会解决。

通道位于湘桂黔的交界处,贯通3省,是一条名副其实的“通道”:向北可进入湖南,向西可进入贵州,往南则通广西。在通道开会讨论红军出路的问题,具有象征意义。会议在通道城(今县溪镇)的恭城书院召开。书院坐落在一个小山丘上,有一人多高的青砖墙和重叠的阁楼,在这个不大的小县城里已显得相当气派。这可以说是红军长征以来最豪华舒适的会场了。

到会的人来齐以后,会议正式开始。周恩来起身作了简短的开场白。他说:“几天来,同志们都在议论红军的行动方向问题,今天特意开个短会,请同志们把意见拿到桌面上来。”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