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和熙文学 > 梅云陈晓红 > 第4章
 
每每想到在此处受的苦楚,父亲巴不得有什么理由离开这个伤心地。

现在终于有人来相认了,终于能认祖归宗了,实在没有不回去的理由。

于是,在一个凉风的秋天,父亲不顾全村人的留恋与劝说,执意要走,也许他实在不想再呆这里了,这里给了他太多的伤心与痛苦。父母亲什么也没带,把家底都留给了奶奶,只用推车推着我和弟弟还有两床被子和一个锅五双碗筷,还有一小袋粮食,我们就这样上路了,全村人都流着泪送出了村头跟出了河滩,毕竟这些年父亲当队长对村民都很好,村里人都很团结,都愿跟着父亲干,所以父亲这一走他们有多么的不舍,有几个大爷叔叔和爷爷辈的都跟出去好远,在父亲再三劝说下,才恋恋不舍的离开。

那位村里辈份高的爷爷几次紧握着父亲的手,几次眼里含着泪,几次掏心的叮嘱着:“广同,在那里不好就赶紧回来,这里的队长会一直给你留着的,大家都等着你回来领着大伙干”

“还是别走了,只要你不走,你要求什么条件,村里都答应的”一位村里管事的也不舍的劝父亲。

“我知道大伙都对我好,队长就别给我留了,让广先当吧,他会领着大伙干好的,我决定了的,就不会改变了,希望你们都能理解我”父亲紧皱着眉头,既不舍又坚决的说:“你们快回去吧,这出来很远了,我会经常回来的。”

“那你要常回来啊,婶子(奶奶)还在这里呢”

“嗯,我知道,我会常回来看大家的,快回去吧”父亲带着我们往前走去

很远了还听到喊声:“那里不好就赶紧回来啊,队长还是你的......”。

都说狗通人气,还真是如此,我家那条大黄狗,好像知道主人要搬家似的,我们全家一出动,虽然没人喊它,它却一步不离的摇着尾巴跟着,一路上在前面小跑着,跑一段路回头见离我们远了,便乖乖的坐路边等着我们,等我们赶到了,它就对大家摇摇尾巴,把每个人闻一遍,像是打招呼似的,然后就又向前跑去,有时到了路口或有岔路时,也都会静静的坐那里等着,等我们赶到,看我们向哪边走,它就又摇着尾巴快乐的朝哪个方向小跑而去。只有狗狗简单,只要是跟随着主人,去哪里它也愿意。

走了近两个小时的路,已是近中午了。曲曲折折的从一个小山村拐进了另一个山村,我们下了个大崖头道,过了条小河,对面村庄的崖头下,父亲的堂兄一家早在那等着了。这里的大爷大娘抱起了梅云和弟弟,比哥哥还大几岁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给父亲拉着推车,大家虽然首次见面,有些拘谨,但却又像见了久违的亲人一样,有点隐隐的发自内心的快乐亲密,顺着弯曲的土路爬上了那个大崖头,才真正到了父亲的老家。除了主街两边是院大门外,都是错落无序的老式院落。

大爷一家领着我们拐进了一个不算大的院子,是一个有三间北屋,两间很旧的东屋,还有西边两小间草棚和一间半敞的厕所。

我们被安排进了东屋,因为北屋大爷一家住着。

这东屋很是古老,一进门就是低洼的起伏不平的土地,冲门口是一张旧三抽桌和两把椅子,北面靠墙是一个大炕,东西摆放着,大炕西头边也放着一张小长条桌,桌上放着一把旧的退了色的小圆镜和一把木头梳子,还有一个煤油瓶。桌子靠着的西面墙上是屋子唯一一个很小的木头小框窗户。透进微弱的光。别的就什么没有了。

母亲一看很失落,悄悄问父亲:“去找咱们回来时,不是说给咱们住好房子,管我们吃住的吗?怎么这个样子呢?”“等等看看再说”也许父亲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冷清。

父亲把被子放上炕,锅碗放桌子上,我们没站一会,大爷家大哥就过来叫去北屋吃饭。那个经常去那里卖豆腐的二大爷也来了,进北屋里也是没什么家具,门后是个大水缸,进门冲着北墙有张大的老式的三抽桌,上面摆着几个炒菜,下面有张小桌也放了几个菜,小桌转圈放了好几个小马扎,东墙下一个大炕,西边墙下和北墙下各是一个大宽炕,大爷家人多,大爷大娘招呼父母亲去大桌子上吃饭,我们孩子们在下面小桌子上吃,虽然没什么鱼肉,也炒了两个青菜还有咸菜,还有煎饼,我们一路也饿了,吃着很香,大爷家的哥哥姐姐好像也饿了似的和我们一起各自抢着吃着,因为不熟悉,也没多话

只听大爷和父亲说“老三,你回来也没别的,就先在东屋里住着,等以后要了地,再盖新房子,再住新家。”

“嗯”父亲也许觉得没想象的好,但毕竟是来家了,就应了声;“行,这样一大家人就挺好”。

母亲有些不高兴的问:“那以后吃饭都一起吃吗?我们也没多带点粮食来,二哥去说这里什么都有”

“你这娘们多什么话”父亲不愿母亲一来就提要求,不愿给大哥家添麻烦。

“我得问问啊,以后就常住一起了”

“弟妹,这个你放心,放心,粮食咱们一起吃,就是没有了也先给你们吃,饿不着,饿不着,哈哈哈”大爷说着有点怪的大笑了起来,大娘脸色很难看。

二大爷也边吃边随声附和着:“是啊是啊,饿不着饿不着”。父亲隐约感觉到了什么。

那时好像队里还开了个欢迎会,向村民们介绍了认祖归宗回来的父亲。父亲在回来的第二天,就随村民下地干活了,那时挣公分吃饭,母亲还要看着两个小的,哥哥也跟着那大哥哥上学去了。

因为一起吃的人太多,半个月后大娘提议要分着吃,在厨房一家做了一家再做,并且也给了母亲半袋米,一小袋盐一小瓶油,还有一个水桶一个水瓢(半边干了的葫芦),母亲很明白这就是分给我们的吃的用的,吃完了就不会再有了。

因为就两把椅子,吃饭时父母坐着梅云兄妹三人站着,父亲看到南墙下有条断了腿的长凳子,便和大爷商量,能不能修好了自己用,因为孩子们吃饭没的坐,那时大爷还算好,就同意了,大娘白了眼说:“什么也想要”,父亲没支声默默的借来斧头小锯,把旁边的一跟树木棍截做成凳子腿,坐成了一条“新凳子”,坐三个人正好,我们吃饭时有了凳子坐,也是高兴的事,我和弟弟一边喝着粥。一边还笑着看看凳子,一家人也跟着傻傻的高兴,那时多么容易满足。

相安无事一个月后的一个傍晚,哥哥放学回家,问母亲有饭吃没有,我和弟弟也吵着说饿了,都好几天了一直喝小米粥,没吃煎饼实在不顶靠,母亲劝说着,说一会大娘家做完了我们就做。

因为弟弟才四岁,可能也饿坏了就问母亲:“为什么这几天都没吃煎饼”。母亲很为难的回答:“就这点粮食,一摊了煎饼就很快吃没了,到时就更饿了”

“我想吃煎饼,我想吃煎饼”弟弟毕竟小不停的吵喊着。“那你去厨房问问大娘看能不能给你块煎饼吃”母亲也是觉得弟弟还小,这样饿着也可怜,以为大娘肯定会给块煎饼的

弟弟倒听话,高兴的跑到厨房门口:“大娘,你家有煎饼吗?我想吃煎饼”。

大娘一听,不但没有给。反而没好气的回着:““我们家的煎饼今晚还不够今晚吃的呢,给你吃?你哥哥姐姐干活那么累,不吃怎么行?你这么小不吃也没事,谁让你妈懒的不摊,没的吃就怪你妈!”

弟弟满心的希望被打破了,委屈的哭了起来

“你这孩子又没打你骂你的,你哭啥啊?说的不对吗?谁让你娘不摊的?”大娘不知哪来的气对才四岁的小孩也不依不饶的。

母亲在屋里听的清清楚楚,实在忍不下了,就出来拖着弟弟边打边埋怨:“我让你馋,让你馋,不吃个煎饼也死不了”

“你这个人真是的,你懒的煎饼也不摊,饿的孩子这样还埋怨起别人来了?爱死不死”大娘耷拉着脸冲着母亲辩驳

母亲又气又心疼的眼圈发红道:“光说我不摊煎饼,用什么摊啊?就这半袋米?没玉米没点豆子的,我怎么摊啊?摊成煎饼几顿吃没了,我们就更饿着了”母亲越想越生气就埋怨道:“你们去找我们来时说的好,说管吃管住,可来了,什么也没有”母亲也觉委屈的哭了。

大爷从屋里出来道:“老三家的,你这样说就没良心了,这不该给的也都给了吗,还想要啥”

“谁没良心了,给半袋粮食,也算管吃吗?谁让你们去叫我们的,你们不叫我们也不会来这里。白白挨饿”

“谁让你们来的?谁让你们来的?是你们自己愿意来的,你们不来我们还清闲,你们来了光知道拖累我们,我们家还不够吃的呢,还嫌给的少,给的少你们怎么不给我们点啊”大娘一点也不饶的说

两个人都火大的相互埋怨着,我们三个都吓哭了。大娘家的哥哥姐姐却都在依着门框偷看着。

父亲下地回来,看到母亲和大娘大爷吵架,就训母亲,因为父亲觉得来大爷家住,就是打扰了,心里也明镜似的,可已经来了能怎么着呢?只能忍着,再不好也是自己的选择自己的老家。再说也只能说母亲,怎好意思说他哥嫂呢。

母亲一看父亲不但不帮自己还帮着他们训自己,实在无法容忍了,就哭着拉起我和弟弟叫上哥哥:“我们走,一天也不愿在这个地方呆了,我们现在就回去,那里有煎饼吃也有菜吃”我和弟弟被母亲拽着走出了这个家门

哥哥很懂事怕丢下父亲就陪着父亲没跟出来。我们娘三个都哭着,一起往大崖头下走去,走到半路上,村里的几个人便追了上来,他们都是邻居可能早听的一清二楚了。

他们追上我们后劝着母亲:“别走啊,这刚来怎么就走呢?有什么事咱回去再商量”

论辈份我叫他二爷爷的人抱起了我,一个老大哥抱起了弟弟,有几个驾着母亲胳膊就往回拖着走,母亲打着跩哭诉道:“去劝我们回来时说的那么好,说不会饿着我们,说管吃管住的,还说给我们住好的吃好的,别说吃好的了,能让孩子们吃的饱点也行啊,可这才几天啊,给半袋米就打发了,还嫌我懒不摊煎饼,你给的粮食够摊煎饼的吗?什么也没有怎么摊啊”

“我们在那边起码能吃上喝上,村里人也对我们很好,死老头子为什么要听信别人的话,上当来这里啊。”

“他不走我要和孩子回去,不能让孩子在这里跟着他受罪啊,让他自己在这里呆着忍受吧”母亲委屈的边走边哭诉着

村里人架起母亲往回走着,边走边劝说着母亲。就这样,我们和母亲被拖拽回了家。父亲坐在椅子上一脸的无奈苦楚。村里人说着父亲劝着母亲,一位好心的辈份最高的老奶奶给拿来了几个煎饼,也很无奈的劝说了些安慰的话。

就这样,父亲为了各家做饭方便,便用泥做了个泥炉子,放在南面的草棚子下,我们家做饭就在那里了,父亲又用闲余空割了些草条子编了几个筐子,还给大爷家了两个,那样我们就能跟着母亲挎着筐子去挖些野菜放在粥里喝了,那样就那两半袋米就能多吃几顿了。

刚开始吃粥里还是米多点,可逐渐的就是菜多了,连咸菜也没有了,只能把菜粥里放点盐就这样吃,那时我们还在家闲着玩,父亲要下地干活也只能吃这个,可想而知他要忍受多少饿!

好在几天后我们家后面东边邻居,村里辈份最高的老奶奶去我家玩,看到一家人都在喝野菜汤,就知道我们家没米吃了,便趁下午家里没人偷偷的拿出半袋玉米给了母亲,(毕竟都不富裕拿粮食送人儿媳知道了也会不高兴的,所以只有偷偷的给)母亲激动的是千谢万谢的,有了这些玉米就能熬到分秋粮了。母亲第二天就领我们去用石碾把玉米碾碎了,加上野菜一起熬粥喝。

转眼到了深秋分粮食了,因为我们才刚来一个月,父亲才干了一个月的活挣了一个月的公分,那时都是按公分分粮食,不是按家里有几口人的,所以只有我家分了一担玉米和两筐地瓜,别人家都是一堆堆的分,晚上看着父亲挑回来的粮食,父母亲满脸愁容,这些怎么够吃一冬天一春天的呢?于是父母商量着趁还有野菜,赶紧挖些,晒干等冬天用,也商量着过了这个年,母亲也一起下地干活挣公分。于是,我们随着母亲到处挖野菜,还有那可怜的总是饿肚子的却依旧忠诚的大黄狗一直陪着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